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骆驼快淹死了,说明我国的国运来了?

2023-08-03 11:17:25 来源:鬼谷子思维

骆驼,之所以会长出两个驼峰这样奇怪的构造。

是因为骆驼生活的环境里,水是极为稀缺的资源,不是随时都能喝到的,所以才要存一点,有备无患。


(资料图片)

可能是骆驼做梦也没想到,被水资源匮乏逼到进化的自己,竟然有一天要学游泳。

因为沙漠里,居然发洪水了。

中国环境治理40年

2022年10月,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最大的沙漠闹了洪灾,不仅是当地的动物还有当地的居民都遭了殃。

一方面是洪水的规模确实不小,另外一方面是当地的居民确实是没有防洪的经验,老祖先都教不了。

有句话说“人高马大”,还有句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马已经是一种很魁梧的动物了,骆驼还要比马大得多。

骆驼的身高可以达到3米左右,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洪水能把骆驼淹死。

这个水位想想就恐怖。

这并不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第一次发洪水,从2010年开始,每隔几年就会来一次,还有越来越频繁的趋势。

比如在2022年10月之前的7月份就来过一回了。

都有人考虑是不是得在沙漠里修个大坝了,每年抗洪抢险也不是个事。

为什么已经存在了千百年的沙漠,一下子就湿润得足以发洪水了呢?

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国这些年对于荒漠化的治理。

拿沙漠来说明我国荒漠化的治理,很多人可能还没什么感觉,毕竟离多数人的生活有些遥远。

换一个近一点的例子:黄河。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除了它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外,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黄。

黄河一直有“一碗水,半碗沙”的说法,可见其含沙量之高。

但你有没有想过,其实黄河在历史上不是一直都这么黄的?

想来也是,如果黄河的水质一直这样差,我们的祖先想在黄河的边上讨生活,也是需要一副好肠胃。

这水谁喝了不迷糊?

黄河以前也不叫黄河,曾经的黄河叫过“河”、“上河”、“九河”,一直到了东汉时期才第一次出现了“黄河”的记载。

可见,等到东汉时,黄河的水质就已经不行了。

汉族之所以叫汉族,我们的文化是在汉朝时期奠定的,而这时黄河已经浑浊了,这也难怪我们无法想象它曾经清澈的模样。

黄河这一浑,就浑了2000多年。

可是今天,我们却让这条河“返老还童”了,恢复了曾经的模样。

黄河之所以会变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河水里有大量的泥沙,这些泥沙是从哪里来的呢?

黄土高原。

黄河主要流经的地区就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什么样,黄河就什么样。

黄土高原也不是浪得虚名,说一句寸草不生不算冤枉它,原先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不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植被对于土地是很重要的。

因为植物的根会深深地插进土壤之中,树根的长度通常可以达到树高度的两到三倍。

也就是说,一棵3米高的树,根可以达到10米深。

这些树根就可以牢牢的把土壤固定住,让土地经得起雨水的冲刷。

黄土高坡荒成这样,还有什么土壤能留住,还不是黄河一冲就走?

黄土高原的土壤被黄河大量地带到了下游。

黄河脏了,黄土高原也难有生机。

住在这里的先民们只能靠着筑起一些堤坝,留住一些水,靠着这点水种庄稼,最低限度的维持生存。

所以一说起黄土高原,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穷,穷到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了。

可是,我国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黄土高原的治理。

在治理的初期,很多人觉得这根本是在做无用功。

因为黄土高原已经荒了千年,黄河什么时候黄的,黄土高原就是什么时候荒的。

现在说想要把黄土高原恢复,跟愚公移山有什么区别?

但愚公移山,这事就不要做了么?

只要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事,我们就要做。

愚公移山,也是为了后人移的。

经过这近40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从不足1%恢复到了70%。

如果只看照片,你或许还以为这是江南水乡,哪里还有半分黄土高原的样子?

黄土高原不黄了,黄河自然也清了。

在往年,黄河每年要冲黄土高原冲走12亿吨的泥沙,等到2021年时,这个数据已经变成了2.68亿吨。

也难怪黄河会变得清澈见底。

人和难敌天时

人力的因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其实是气候的变化。

毕竟黄土高原的出现本身就是气候的因素占了主导。

如果说黄土高原和黄河的变化,还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

那么大象在出现则完全是因为天时。

还记得前两年很轰动的一个新闻么?

有一群大象要往北迁徙。

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已经有一千多年没有发生过了。

大象是一种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动物,它们对于气温有着很高的要求。

原因也不难理解,就是大象的饭量问题。

大象的体型巨大,饭量也巨大,每天需要吃掉大量的食物。

只有热带地区,气候湿润植被茂密的环境才能够让大象生存和繁衍。

稍微寒冷一些的地方,都等不到冬天,大象就得饿死。

中国大部分的地区都没办法支撑大象的生活,只有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才有大象。

但在历史上,中国的大象可不是这样分布的。

原本的大象在中国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动物。

常见到河南在古代被称为“豫”。

“豫”这个字,左边是矛,右边是象,最初的意思就是捕猎大象。

你不可能捕猎一种完全不存在的生物,然后还用它来指代一个地区。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曾经的河南地区生活着大量的大象。

另外,在商代的墓葬中也出土过玉象,说明在商代时,大象依旧在河南地区。

甚至还有商朝试图把大象派上战场的记载。

但等到周朝时,大象已经养不活了。

说明从周朝开始,中原地区的气候就发生了变化,开始变得寒冷,已经不再适合大象生长。

“想象”这个词也说明了大象的消失,因为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经不再能看到大象了,只能从传说中听到这种神奇的生物。

大象到底长什么样呢?只能靠想,所以才叫“想象”。

这个词也说明了先人对于曾经可以养活大象的时代有多么的向往。

为什么要向往那样的时代呢,是因为古人对于大象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么?

当然不是,根本原因在于食物。

大象的生存需要大量的食物。

能养活大象的时代,你想想这个农业得有多发达?

古人种地,那都是看天吃饭的,气候好,收成就多,气候不好,就得饿肚子。

一个连大象都能吃饱饭的年代,你说能不让人向往么?

要知道,中国人真正实现了温饱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在过去千年的历史中,饥饿总是伴随着人的一生。

几乎每过那么几年就会闹一次饥荒,根本不是当时的人所能左右的。

今天我们之所以觉得饥饿很遥远,一是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让粮食的丰收不再依赖于天气。

其次是交通的发展,就算一个地方粮食歉收,也可以很快从其他地方调来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其他什么都能忍受和凑合,但是饿是真的忍不了。

如果一个地区长时间的饥荒,会发生什么情况?暴动,农民起义。

所以气候的变化是可以直接决定一个王朝兴劣的。

比如现代考古研究就发现,当年商朝之所以灭亡,不仅仅是因为商纣王的昏庸,更不是因为有哪吒姜子牙,而是因为气候的变化。

像前文所说,商朝时河南这个地方还能养大象,大象多到可以组织军队,而等到周朝时大象就已经养不活了。

这说明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象不能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

吃不饱饭的不满,自然是被算到了当权者的头上。

因为古人迷信,认为气之所以气候不好,是因为统治者无德所以上天才降下惩罚。

所以历朝历代出现了天灾,皇帝都要罪己做检讨。

气候的变化除了会引起本国人民的不满,还会让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南下。

北方的少数民族基本上都会对我国历史上的王朝统治造成威胁。

北方的少数民族什么时候会南下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气候。

气候变冷的时候,中原地区种不了庄稼,北方自然也长不出草来。

种地的地方气候变了影响收成,还能打开粮仓,吃往年的陈粮。

可游牧民族呢?那就只能靠抢了。

所以这个时候北方的少数民族就会南下劫掠。

不管是少数民族还是农民起义,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气候的变化。

以前只知道王朝灭亡时,女人是要背锅的。

但没想到,原来末代皇帝其实也是替老天爷背了锅。

这也难怪了,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才是排在第一位的。

没有天时站在自己这一边,连诸葛孔明都要星落五丈原。

如今大象北迁,黄河变清,沙漠发洪水,说明天时又一次站在了我们中国这边,中国的国运来了。

国运

有人可能要疑惑了,古代的封建王朝,都是农耕文明,看天吃饭。

说气候的变化会影响一个王朝的兴衰我信,可现在都是工业时代了,气候对于国家的影响还能有那么大么?

大,当然大。

我们说回塔克拉玛干沙漠。

丝绸之路,大家肯定都知道,但大家肯定也都有个疑惑,丝绸之路的气候如此恶劣,为什么大家都要在这里做生意呢?

原因很简单,当年这里可不是沙漠。

楼兰古城是丝绸之路里重要的一站,楼兰古城也因为丝绸之路而繁华。

可是后来楼兰却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有人说是因为战争,有人说是因为楼兰人不懂得可持续发展。

但最可能的原因还是气候的变化导致了孔雀河河床改道。

古代没有自来水,所以城市必须依水而建,水“跑”了,楼兰这座城市当然也发展不下去了。

所以,随着气候的变化,丝绸之路沿线的环境也会发生变化,这是不是意味着当年丝绸之路的繁华可以重现了呢?

如今的国际运输高度依赖海运。

但其实欧亚大陆原本就是联通的,海上丝绸之路当初也只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丝绸之路的断绝,除了政治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气候了。

等欧亚大陆的陆路运输恢复并成为主流,我们还需要忌惮美军的军舰么?

仅仅是这一点,气候的变化是不是我国的国运呢?

标签: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