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学和三门峡——光明前景与新的起点

2023-04-27 09:23:46 来源:三门峡网


(资料图片)

非常高兴来三门峡参加这次生态文学周活动。生态文学最早可上溯至老子《道德经》,这本书首次展示了人类对自身与生态环境间关系的深邃认知,现已被译成97种语言2000多种译本。

《道德经》中,老子讲“道法自然”,“生态文学”便滥觞于此。从现代生态文学的概念来看,我国生态文学大约是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才开始起源。其中,像徐刚的《伐木者,醒来!》、李青松的《遥远的虎啸》、梁衡《树梢上的中国》,都是个中翘楚。同时,陈桂棣《淮河的警告》、岳非丘《只有一条长江》、叶多多《一个人的滇池保卫战》等,作家们的创作实践都共同探索了生态文学的边界,也改写了社会的生态观念。

这些作品把我们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认识到,如果再不重视生态环境,再不改变机械的“人定胜天”论,我们终将受到自然的惩罚。从那时开始,生态文学的旗帜就高高飘扬起来了。

近几年,古岳《冻土笔记》、胡冬林《山林笔记》、徐向林《东方湿地》等大批新作品陆续诞生。由于生态文学的这种展开和延伸,不断改变人们固有的观念和习惯,指导人们应对自然时选择的行动。因此,我认为生态文学是新时期以来、是改革开放以来、乃至是中国文学有史以来的一个重要的收获,一种在文体和认识对象方面的重要收获,前景广阔。

如今,不断地有作家参与生态文学创作,包括我在内的嘉宾们也都长期积极热心于相关创作,这是非常好的事情。生态文学的目标立足于全人类的福祉,超越了国家、政治、民族、宗教,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谋而合,生态文学的未来注定更加美好。

此次来到三门峡,亲眼看到三门峡人民运用智慧和力量,彻底改善了这片黄土地的面貌。这里的生态环境如此宜居,人类、动物共享这片美丽的栖息地,从三门峡,我们能够看见生态文学未来造福人类的美妙前景。本次生态文学周活动,为生态文学提供了一次“新的出发”,而这次生态文学出发的起点,就是河南省三门峡市。

(本报记者史融整理)

标签: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