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看点:四川公安公布7起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典型案例
封面新闻记者 钟晓璐
(资料图片)
4月26日是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四川省公安厅举行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有关情况,并发布一批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典型案例。
四川省公安厅举行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
2022年,全省公安机关共侦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案件2757件,在2021年打击数同比翻番的情况下,再增长60%以上;移送起诉案2010件、同比上升68%,移送起诉3927人、同比上升59%,涉案总金额约41亿元,各项指标均排名全国前三。全年侦办部督案件29件、厅督案件133件,打掉犯罪团伙200余个,端掉犯罪窝点近500个。
在保持对川烟、川酒等传统领域犯罪打击力度不减的同时,加大对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犯罪线索的研判和案件的侦办力度,发起互联网涉烟犯罪、伪劣成品油生产销售、图书侵权盗版、“院线电影盗录传播”以及北京冬奥会版权侵权等系列专项整治打击行动。
7起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典型案例
近20年四川破获最大团伙制售假烟案
2021年8月,根据行政部门通报线索,成都市公安机关侦破“6·1”假冒注册商标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4名,捣毁生产、包装、储存假烟窝点10处,现场查获假烟生产线1条、原料烟丝1.6万余公斤和假冒国内知名品牌香烟1000余万支。经查,2021年5月以来,犯罪嫌疑人肖某、张某等人非法购进卷烟机、封装机、打码机等设备,秘密开设地下生产线并设置多个假烟包装窝点以及辅料、产品、半成品储存窝点,涉案犯罪金额2270万元。2023年1月,34名被告人被法院分别判处十三年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对其中6名外籍被告人附加驱逐出境。该案为全省近20年来破获的最大团伙制售假烟案,实现了对制售假烟“产、存、运、销”全链条、全环节打击,被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列为联合挂牌督办案件。
四川首起网上侵犯音乐著作权案
2021年9月,根据行政部门通报线索,绵阳市公安机关侦破“2021·11·11”侵犯著作权案,查获涉嫌复制侵权歌曲22万余首,扣押网站运营设备若干。经查,2015年1月以来,犯罪嫌疑人杨某钦等人在未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和未经音乐著作权人同意的情况下,非法设立“91听歌网”,通过非法复制音乐著作权人的歌曲上传网站,按照“99元/半年、168元/年、299元/终身”三个档次,发展充值注册VIP听歌会员获取非法利益,涉案金额500余万元。该案为四川侦破的首起网上侵犯音乐著作权案。
“翻新机”假冒品牌手机 警方铲除制假售假源头
2022年6月,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内江市公安机关侦破“3·6”假冒手机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捣毁生产、储存、销售窝点4个,查获假冒伪劣手机300余部,各种假冒伪劣手机零配件6万余件。经查,2021年6月以来,犯罪嫌疑人陆某勇等人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国内知名品牌手机权利人许可,在多个网络平台上购买二手手机和假冒品牌手机配件进行手机翻新,并以明显低于同类手机市场价格销售牟利,涉案金额1200余万元。该案成功打掉了广东某市以陆某勇为首的制售假冒手机团伙,摧毁了横跨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多省市进行网络销售的犯罪网络,铲除了制假售假源头。
内江“3.6”假冒注册商标案
假冒知名品牌热水器 涉案金额3350余万元
2023年3月,根据群众举报线索,乐山市公安机关侦破“2023·01·09”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捣毁制假窝点4处,现场查获假冒知名品牌燃气热水器2348台,扣押燃气热水器火排、锁阀、水箱、面盖等配件2.4万个、说明书1.5万份、铭牌7.6万张、“电商专用”包装箱2万余套、标识印模8套。经查,2022年11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唐某明、盛某峰等人未经权利人许可,在广西某市租用仓库作制假窝点,从广东省某市购买燃气热水器配件和定制假冒铭牌、说明书等商标标识,雇佣工人组装、贴牌知名品牌燃气热水器,通过多家网络平台销售牟利,涉案金额3350余万元。
回收名酒包装用于生产假酒 涉案金额1.25亿元
2023年2月,根据四川省公安厅下发线索,宜宾市公安机关侦破“2·01”假冒注册商标案,抓获嫌疑人25名,捣毁假酒生产仓储窝点15处,现场查获假冒国内知名品牌白酒5863瓶,扣押制假包材12万余件(套)。经查,2015年1月以来,犯罪嫌疑人王某刚、花某兵等人以营利为目的,在成都市多地租用民居作生产窝点,从成都某餐饮集团旗下8个餐厅,用专门工具开箱开瓶回收成套包材,雇佣工人用当地散装白酒灌装假冒多家知名品牌白酒,通过熟人介绍联系销售下家,采取物流寄递方式销售牟利,涉案金额1.25亿元。该案摧毁了成都某知名餐饮公司深度参与、内外勾结,采取不破坏外包装方式回收知名品牌名酒包装材料,再次用于生产假酒的新型犯罪网络。假冒白酒从外观无法辨别真假,迷惑性、危害性大,系全国首例打穿、打透到餐饮行业的新型制售假酒案件。
团伙制售“黑心棉被” 涉案人数全国最多
2021年7月,根据工作中发现的线索,阿坝州公安机关侦破“1·10”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3名,捣毁生产窝点7处、销售团伙8个,查封生产车间和仓库31个,查获成品伪劣棉被(化纤被)29.5万余床、制假原料820余吨。经查,犯罪嫌疑人王某环等人,长期以收购废旧衣物、废旧纤维制品为原材料,生产由纤维制成的伪劣棉被,以每床15元至20元的价格批发给下线销售团伙。销售团伙将“黑心棉”冒充新疆优质棉被,以每床80元至100元的价格转卖给当地受害人,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黑心棉被杂质含量严重超标,灰尘含量大、棉绒体积小、重量轻,使用中杂质容易穿透面料飘浮于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能诱发哮喘、呼吸道疾病。该案是全国涉案人数最多、扣押伪劣棉被最多的制售黑心棉案件。
阿坝“1.10”生产、销售伪劣棉被案
租用民房作制假窝点 假冒知名品牌鸡精
2022年5月,根据工作中发现的线索,凉山州公安机关侦破黄某英等人假冒注册商标案,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捣毁生产、储存窝点4处,查获假冒伪劣鸡精味精内包装袋30余万个,假冒省内知名品牌鸡精味精成品409件,扣押制假设备7套。经查,2014年以来,犯罪嫌疑人黄某英、付某均等人未经权利人许可,在成都市租用民房作制假窝点,就地定制采购假冒知名品牌鸡精、味精包材和散装鸡精味精,雇佣工人分装假冒知名品牌鸡精味精,通过熟人联系层层对外销售获取非法利益,涉案金额1200余万元。该案嫌疑人将廉价品牌鸡精、味精和食盐做简单配比后,利用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盆、桶等工具,进行二次灌装到假冒的省内知名品牌调味品包装袋中,以低于市场三分之一的价格对外销售获利,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利益。
(图片由四川省公安厅提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