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看!【零基础学经济Ep149】《西方经济学》经济概念梳理P332: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三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a.排他性与竞用性
(资料图片)
定义:
排他性: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够使用该商品;
竞用性: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
私人物品:同时具有排他性与竞用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的物品;
公共资源:不具有排他性却具有竞用性的物品。
b.公共物品
b.1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方法: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的水平相加,而是它们的垂直相加;
原因:
由于消费上的非竞用性,每个消费者消费的都是同一个商品总量,因而每一消费者的消费量都与总消费量相等;
对这个总消费量所支付的全部价格,却是所有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的总和;
最优标准: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之和与边际成本相等。
b.2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是虚假的:
单个消费者通常并不很清楚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价格,更不用说准确地陈述对公共物品与价格的关系;
即使单个消费者了解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程度,他也不会如实地说出来;
结论: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数量通常将低于最优数量,即市场机制分配给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常常会不足。
b.3公共物品和成本-收益分析
过程:
估计一个项目所需花费的成本以及它所可能带来的收益;
对二者加以比较;
根据比较的结果决定该项目是否值得。
结论:如果评估的结果是该公共物品的收益大于或至少等于其成本,则它就值得生产,否则便不值得。
c.公共资源
“公地的悲剧”:
内容:村里有一块公共土地,村民们在这块公地上放牧奶牛;
条件:如果每一个村民都能够毫无限制地使用公地,则实际的均衡奶牛数量将远远超过它的最优水平
后果:公地将由于长期的超载放牧而日益衰落;
原因:
如果每一个村民都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公地,则他会根据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考虑而行事;
当一个村民决定增加自己的奶牛数量从而使牛奶的市场价格下降时,不仅他自己生产的牛奶的价格以及边际收益下降了,而且其他村民生产的牛奶的价格以及边际收益也下降了;
随着某个村民的放牧量的增加,该村民的边际私人收益的下降幅度比整个乡村的边际社会收益下降的幅度要小:二者之间的差别则取决于该村民拥有的奶牛数量在整个乡村的奶牛总量中所占的比例;
对策:
该乡村作出集体决策来规定在公地上放牧的奶牛数量;
乡村的公地由某个人所有,由于这种情况下,公地的利益就是公地所有者的个人利益,故此时使公地所有者利润最大化的放牧量也就是公地的最优放牧量;
注意:并不能说明对土地的个人所有优于集体所有——在对土地的使用明确作出规定时或在集体决策下,“公地的悲剧”不会发生,集体所有还可以避免各种“私地的悲剧”——私有者不让大家享受公共资源带来的乐趣。
d.公共选择理论
定义:
集体选择:所有的参加者都依据一定的规则通过相互协商来确定集体行为方案的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注重研究那些与政府行为有关的集体选择问题。
d.1集体选择的规则
内容:
一致同意规则: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加者都认可的情况下才能够实施;
多数规则: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必须得到参加者中的多数认可才能够实施;
加权规则:一个集体行动方案对不同的参加者会有不同的重要性——依照重要性的不同,给参加者的意愿“加权”,即分配选举的票数;
否决规则:首先让每个参加对集体行动方案投票的成员提出自己认可的行动方案,汇总之后,再让每个成员从中否决自己所反对的那些方案,最后剩下的没有被否决的方案就是所有成员都可以接受的集体结果了。
d.2最优的集体选择规则
两个主要的理论模型:
成本模型:任何一个集体选择规则都存在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成本——
决策成本:指的是在该规则下通过某项集体行动方案所花的时间和精力;
外在成本:指的是在该规则下通过的某项集体行动方案与某些参加者的意愿不一致而给他们带来的损失;
概率模型:与成本模型不同,寻找最优集体选择规则的概率模型并不是追求社会相互依赖成本的最小化,而是力图使集体决策的结果偏离个人已有的可能性达到最小。
d.3政府官员制度的效率
效率比较低:
缺乏竞争;
机构庞大;
成本昂贵。
对策:引入竞争机制——
使公共部门的权力分散化;
由私人部门承包公共服务的供给;
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展开竞争;
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